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江山故宅》(长篇小说)

2025-09-28 10:15


  一、基本信息

  作品:《江山故宅

  作者:范小青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510月第1版 

  ISBN: 978-7-5302-2495-3

  二、内容简介 

  古建筑专家言子陈为课题调研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苏州,同时也收到家乡街道的通知,本以为消失多年的老宅却依然存在,踪迹扑朔迷离。言子陈在一位接一位街巷故人的指引下,探寻言氏故宅“不易堂”的真正所在。期间,在早年间已经因事故去世的恋人、一封引起轩然大波的家族密信、一幅影响两个家族近百年的神秘画作,都成为“不易堂”真相的背后线索。作者通过不断切换各个角色的主讲人身份,巧妙融合苏州园林、刺绣、评弹等文化符号,书写了一座城和几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变迁,牵引出两个家族从清末民初到当代中国跨越百余年的兴衰变化,彰显了中国文化重情重义的深厚传统。

  《江山故宅》书名的灵感源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作品以言子陈多年以后回到故乡苏州,开展“已毁古建筑群现状评估”课题研究为叙事主线,发掘出家族几代人的隐秘往事,呈现出古城里的历史风貌、世俗人心和变迁发展史。

  三、作者简介  

  范小青,著名作家,taptap下载的游戏名誉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灭籍记》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灭籍记》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曾获中国小说学会奖短篇小说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汪曾祺文学奖等。有多部作品翻译到国外。

  四、目录 

  第一部分:已毁…… 001 

  附录:1975 

  老宅——老宅里的济之…… 040 

  第二部分:动作…… 104 

  附录:1981 

  绰号——祝我一路走好…… 127 

  第三部分:不易…… 195 

  附录:1985 

  地名——言桥茶厂和某氏义庄…… 238 

  第四部分:书信…… 294 

  附录:年代不详 

  园林——叙述者不详…… 317 

  第五部分:故事…… 394 

  附录:1860 

  评弹——言小姐,言小姐…… 436 

  尾声一:我是言子陈…… 504 

  尾声二:老头…… 509 

  后记 ……514

  五、创作谈

  范小青:浅谈小说创作中的“不可靠”叙事

  我最近完成的长篇小说《江山故宅》(原名《不易堂》),围绕古城中的一座老宅“不易堂”展开。史书记载“不易堂”是200多年前言氏家族建造的,历经沧桑,对于“不易堂”的存毁和真面目众说纷纭。小说以寻找老宅为线索,展示出几代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于历史和往事所承担的责任。小说通过具象的老宅,呈现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着重写了人类生存的双重世界,物质也许终究会荒芜和消失,但是精神的重建和永存,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

  一部长篇小说的入口也许有很多,在这里我只能从一个小小的切口进入。我想简单肤浅地说一说关于小说创作中“不可靠”叙事的想法和体会。

  小说开头写“我”(陈子言),几十年后回到老宅,意外见到了儿时邻居“尹宁”:

  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确实有那本书,叫《聊斋志异》,里边有个女鬼叫婴宁,我才回想和理解了母亲当时的惊诧以及言子谌当时的怀疑,他们是错把“尹宁”当成“婴宁”了。这很正常。苏州人说话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阴阳上去四声也经常颠倒搞混,“尹宁”和“婴宁”是一样的。母亲和哥哥,他们以为“尹宁”就是那个女鬼吗?

  几十年后“我”又见到“尹宁”,并和“尹宁”聊起儿时的一些记忆。比如,我们说到当时大宅里有一个女孩子胆子很大,竟然抱着一只没了头却还活着的鸭子玩耍。“我”和“尹宁”同时认为这件事情是自己做的:“尹宁说,是的是的,你们都记得的,你们都晓得的,那个小孩就是我呀。”

  明明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她要抢得去,这不能怪“我”多疑,“我”不知道是她记忆出差错,还是她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她又是存了一个什么心眼呢,她跟一个几乎不认得的人开什么玩笑呢。”叙述者记忆的不可靠性在这里已经展示出来。接着,“尹宁”告诉“我”,她离婚了,她的前夫“俚个赤佬”就是“我”的初恋男友余又,但是其实余又的生命在他22岁时已经中止了。

  也许可以理解为“尹宁”是平行空间的“我”。在那个空间,余又没有因为追寻他的父亲余白生而丢失了性命。“我”也没有因为读书奔前途而离开家乡一去不返。“我”和余又结婚,我们有一个儿子。

  当然,也可能不是平行空间,而是“我”的想象、幻想,“我”深藏在心底的愿望。

  类似这样的人物身份的不可靠性,在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如“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我们家兄妹三人,三个名字都是“chen”,言子谌、言子陈、言子辰,看起来不一样,喊起来一模一样。

  这种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取名,暗含着什么隐喻?虽然有爷爷言耀亭给的理由,是因为言家缺个“诚”,其实这个理由是无法确定或涵盖住三个“chen”字的意思的,三人同音的意思,在这里是不确定的,是可以尽情想象的。

  接下来有一段描写,写“我”的助手小白。小白的全名叫“白音咛”,很年轻,却是个“人狠话不多的沉稳角色”,做事一向靠谱,从来不会迟到,结果这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一下子就找到并直接走进去的言家巷7号老宅。她事先是做足了功课的,结果一开始是出地铁站走错了出口,接着出租车司机又听岔了地名,纠正后司机又说没有这个地方。总之,小白就是怎么走也走不进言家巷7号这座老宅。

  这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模棱两可的叙述,在小说中比比皆是。

  小说最后写到“我”费尽心思终于发现了正在演出的名为《不易堂》的评弹,认定这出评弹节目所讲述的,就是“不易堂”的前世,以为自己终于要揭开“不易堂”的来龙去脉了,却发现它其实是由“我”的弟弟言子辰创作的。通常评弹的创作起因都是历史上可能存在的一个小小的事件,然后加以艺术加工,使其呈现介于真与假之间的状态。这里用了评弹这个形式来讲述现实中的故事,既可以以艺术感染人,同时也增加了它的不可靠性。

  这样的表述,会不会再次让人产生疑惑,甚至连“我”自己,都无法确定,评弹《不易堂》到底有几分真实。

  在写作中故意制造信息与真相之间的裂隙,也许是想请读者主动参与文本解谜,所以有的时候我会努力去弥补漏洞,似乎要给读者一个交待。但更多的时候,我会故意漏洞百出,漏洞的弥补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今天的世界变了,遍地都是漏洞。

  一方面,世界变了。几乎变得面目全非,暗含了许多矛盾和吊诡,再也不是我们自以为熟悉、自以为理解的世界了。未来来了,但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它很奇怪,没有逻辑,没有依据,让人措手不及,让人无所适从。

  从前,我们自以为了解世界的一切,所以经常会以全能的视角写作,以此告诉别人,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就是那样的,但今天我们再也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了。

  另一方面,从小说中的“我”(言子陈)这个个体来说,其实可能是两个言子陈。一个言子陈事业有成,而另一个言子陈一辈子活在忏悔之中,且无法与自己和解。她的归来,应该就是一次忏悔之旅和和解之旅,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间冲涮了一切,老宅还在不在,她走进的老宅,还是不是从前的那座老宅。故人虽重逢,但他们还是不是故人,在她看来,都是似是而非的,飘忽甚至虚无,所以处处表现得异常,甚至还可以怀疑她是个精神病患者。这个人物的现实的“我”和灵魂的“我”一生纠缠,现实的“我”功成名就,灵魂的“我”一生愧疚,魂不附体。

  小说中逻辑漏洞和巧合很多,是在改变我们与世界对话方式的前提之下,所进行的一种容纳歧义的探索,对绝对真理的疑问,亦可在虚实交错中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与认知的边界。

  《江山故宅》较多采用了不可靠叙事、时空交杂的回忆及杂糅的叙事文体,但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和着力之处,却一直是沿着现实主义的路在走。叙事不可靠,但仍然有可靠的东西,那就是价值观,是许多人一直以来都坚守着的不变的信仰和追求。内心的声音始终都在,这就是对于生命的态度,这种生命态度认定有一些高贵的品格是值得以性命来维护的。因为,想要接近文学的本质,就需要在不确定中触摸人性的真实温度,需要考量历史,以及历史对人的影响,等等。

  本文刊发于《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4期

Baidu
taptap点点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