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书名:《漠风吻过南飞雁》
作者:顾锁英
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第1版
ISBN:978-7-5496-4436-0
二、作者简介
顾锁英,女,又名顾凡,江苏常州人。taptap下载的游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高级摄影师,《中国作家在线》驻站.签约作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摄影、美术、文学作品数千幅(篇),并多次荣获全国摄影、美术、文学大赛大展一、二等奖。摄影作品曾荣获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个一工程”二等奖,文学作品多次荣获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及中国散文年会散文二等奖、并有散文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片用作解说词、诗歌入选多部年选本,个人传略辑入多种版本的大型典籍等。
三、内容简介
《漠风吻过南飞雁》散文集,是顾锁英跨越三十年来的部分散文汇编。部分作品曾刊发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有些作品曾在全国及省市获奖。散文集中所配用的插图,均是顾锁英自己的摄影、美术作品。
整部散文集分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那遥远的地方”,写的是在青新交界处的大风口,在飞沙扬砾的异乡,作者用青春作赌注,在洪荒中耕植等待收获,在远古的风尘中辨别方向,在无雨的空间等待春暖花开。通过青海柴达木深处风土人情的描写,颂扬祖国边陲的建设者,在亘古荒漠中,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抗争,创造、建设大西北,献了青春献子孙的英勇感人情怀,表达了作者对曾经奋斗过的大西北那片热土的深爱和眷念。第二部分“彼岸有星光”,抒写作者走出大漠回到内地二十年来,穿越跋涉多个省份、多座城市及家乡江苏常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弘扬真善美,讴歌身边精彩感人的大爱情怀,在坚持不懈的追梦途中,奋力前行,表达积极乐观、奋发向前、再创辉煌的顽强搏击精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彩的励志人生画幅……

四、序言
从漠风抵达生命中的美景
——序顾锁英散文集《漠风吻过南飞雁》
韩树俊
摆在我案头的是常州女作家顾锁英新出版的散文集《漠风吻过南飞雁》。略知一二顾锁英经历的人都知道,她的前半辈子带着青春的梦闯荡在青海戈壁高原,柴达木盆地;后半辈子带着逐梦的希望,奔波在蜀地异乡和江南故土。这本散文集,正是书写了作者大漠追梦,江南逐梦的人生经历与感悟。
全书分两个部分,辑一,在那遥远的地方,着力展现作者梦的启航地高原大漠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再现了作者在大漠历经磨难的生活经历、拼搏奋斗精神;辑二,彼岸有星光,书写作者走出大漠,奔波穿梭在多个省份,多个城市,继续拼搏逐梦的故事。
写在顾锁英散文集出版之前:
一个不吃苦的作家,
不经过磨难的作家,
是很难写出让读者心爱心疼的作品的。
王宗仁 2024年6月于北京望柳庄
这位上百次驾车翻越世界屋脊,至今出版了150多本书几乎全是青藏题材的八十五岁高龄的军旅老作家,得知在青海闯荡近二十年的顾女士要出书了,连夜题词相赠。这段文字,阐述了艰苦环境的磨炼对于一个作家成长的必要性,高尔基如此,王宗仁如此,顾锁英又何尝不是如此。题词充分表现了一位军旅作家的苦乐观,及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感悟,也是开启我们准确把握《漠风吻过南飞雁》一书主旨的金钥匙。天长日久高原生活的艰辛,给了顾锁英和多少高原儿女成长的原动力与鞭策,给了他们多少创作的源泉、灵感和底气。这正是作者笔下遍地沙石,漫天瑟萧的西部景观——
窑洞外天地一色,浑黄一体。风卷起地面的沙石、纸屑,冲向高空,盘旋、飞舞,我惊呆了,这是我在江南不曾见到的景象。踮起脚尖,伏在窑洞壁唯一通向外界的窗孔边,眼巴巴目睹整个茫崖矿区被无情的沙暴笼罩,吞没……
——《茫崖的风》
顾锁英通过她的文字,也把我们引进了她在西部作为教师的职业生活场景。
嗖嗖的朔风裹着漫天大雪,肆虐地袭击着矿山下的一间土窑洞。土窑洞的门,仅是几块粗糙的木板钉成的……沙砾,沙沙地流淌到地上,还未形成“锥形”,便被狂风吹得不知去向了。窑洞内,灯光昏黄,弥漫着呛人的草根烟味。在一堆骆驼刺根燃烧的火堆旁,一位面庞白皙的女青年,拥着一个男孩的双手轻轻地揉搓着。墙角,另一个男孩趴在几块板子钉成的小桌上,全神贯注地用铅笔写下了“我爱青海,我爱茫崖”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
——《为了这片“绿洲”》
这就是作者所供职矿山的第一所学校,第一间教室。也许,这位“面庞白皙的女青年”正是作者当年的自己,年轻的老师们,把有限的生命随三寸粉笔延伸,培育了沙漠中一片片“绿洲”,而那位趴在小桌上写下“我爱青海,我爱茫崖”歪歪扭扭一行字的小男孩,正是高原的希望,高原的未来!
东18幢18号,柴达木深处茫崖局促的住宅楼,卫生间改为冲洗胶卷的暗室,客厅用作摄影室,房间兼作书房和画室,走道成了“一线天”,看上去十分拥挤,“可那却是我的世界,我的乐园,是我跨上知识的神骏纵横驰骋的原野,是我整装待发奔向人生新旅程的港湾”。顾锁英的这种直面现实,安贫乐道的“浪漫”,让我不禁想起泰戈尔笔下的那种境地:“我生活中有一片荒漠和寂静,那是一片旷野,我忙碌的日子在那里获得了光线和空气。”(《飞鸟集》)。
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住房的局促,这个坚强的女人无怨无悔。
她的同事,青海省海西州原文联副主席子夜说:“印象中的顾姐,始终是一峰不释重负的骆驼。”
顾锁英说:“这十年,我没将自己当作女人,我没有依靠过任何一个人,如青壮年男人一般前行着。”
忽而想起凤凰卫视女主播曾经戏说:凤凰卫视把女人直接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虽则带有几分调侃,也道出了凤凰卫视的巾帼英豪是怎样炼成媒体精英的;也佐证了顾锁英是怎样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立足大漠,历尽磨难,久经考验,越战越强,从漠风抵达生命中的美景的。她总是喜欢穿上她那身专业摄影行头,束上腰带,英姿飒爽,端起相机,挺身,好一个静水深流的女子;俯身,一个选择最佳镜头的姿态,忘我的境地,无往不胜,无所不能。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充满理想的支边女青年,她的内心始终有其江南女子柔软的一面。在德令哈应聘杂志社编辑的38个日日夜夜,“一串长长的寂寞,长长的等待,长长的煎熬”,尽管“夜不成寐,饭不甘味”。这在柴达木最西部最边陲大漠深处茫茫戈壁生活了多年的江南女子,连对空中飘飞的白杨花都会产生丝丝怜悯与敬意。
是白杨花,给“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茫茫戈壁带来了一丝生趣;是白杨花,在“风刮石头跑,六月穿棉袄”的大漠深处找到了自己飘飞的空间。是白杨花触动了一个身处戈壁深处的江南女子追梦初衷,她把满地的白杨花装入袋中,她要带走这白杨花,她要让白杨花在自己的天空飘飞的浪漫带进自己的生活之中。
我的梦中没有雨,漂泊奔波动荡的生活让我尝遍颠簸之苦。执着,韧劲,走过风雨,蹚过溪流,穿越群山,如荒漠中一峰虔诚的骆驼,无怨无悔地默默前行着。
一代传奇画魂潘玉良女士说,每个人一生都有两次诞生,一个是肉体的出生,一个是灵魂的崛起。顾锁英在大漠深处火热的生活中怀揣文学艺术的梦想,我们是否也能视之为其灵魂的崛起呢?顾锁英在大漠近20年的生活,她越来越靠近文学,靠近艺术,把文学艺术视之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正是灵魂的崛起吗?有了这灵魂的崛起,巍巍昆仑有多高,心就有多高;皑皑白雪有多纯,心就有多纯。有了这灵魂的崛起,即便“漂泊、奔波、动荡的生活让我尝遍颠簸之苦”,我也在所不惜,永不放弃!
我很欣赏这部散文集的书名,“漠风吻过南飞雁”,刚柔相济,粗犷豪迈却又不失高原儿女“苦变成了乐,累变成了甜”的浪漫情怀。这部散文集,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大漠启梦,故乡逐梦的江南女子的精神世界。作者精选两幅原创摄影作品作为单元封面配图,并为全书配发了自己的美术作品,让散文集更添光彩。
在《青海日报》《青海青年报》担任基层通讯员、特约记者时,独自外出采访,呼啸而来的沙暴将她围困近三小时,她不顾自身安危死命地捧住心爱的海鸥相机,相机保全了,自己连滚带爬滚到路边沙坑摔得鼻青脸肿。在内地省电视台工作,走基层,跑第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予以报道,推动地方工作。返乡以后更是热衷于乡村振兴与家乡的文化事业、公益活动,拍摄纪录片“姐夫回乡记”,报道全国拥军模范“兵妈妈”,为常州抗战老兵留影,投身于龙城精神文明建设的洪流……多年来的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她成了taptap下载的游戏的一员,成为中国女摄影家学会会员。
与顾锁英多次在北京、河南唐庄等地作家研修班相遇,我并有幸留下与高洪波、梁晓声、王宗仁、闫连科等众多名家的合影,这些都出自顾锁英的镜头之下。文友要出书了,嘱我写序,我知道她多年来耕耘之不易,便写下以上文字,与文友共勉,并预祝顾锁英未来的日子阳光灿烂,顺心顺意,更加深入生活,磨炼文字,生活、艺术双丰收!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