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蒋九贞:关于黄河故道文学流派的说明

2025-01-02 14:40

  关于“黄河故道”区域文学流派,最初只是两三个人议论一下。那是一次徐州市文联的大规模活动,中午就餐大食堂,在机关食堂里凭票领饭,一人一份盒饭,四菜一汤,喜欢吃米的盛米,喜欢吃面食的拿两个馒头,汤随便喝,喝多少有多少。我吃得比较快,和我坐在一起的丰县散文作家朱群英老师(后来当了他们县的作协主席)也早早放下饭盒,凑上来和我说话。我们互相客气一下,就聊起地方如何搞好文学创作的问题,因我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头衔”,大家就把我当成理论评论家了,当成在徐州市唯一可以探讨地域文学发展问题的人选,所以他就对这个问题与我展开了讨论。记得当时还有几个他们丰县的文友,但是谁,忘记了。

  我们聊到丰县文学疲软的现象,聊到大家感觉写不出大作品的苦闷,聊到左冲右突总也无法突破“瓶颈”的问题。我说,这个好办,丰县的赵本夫、刘本夫(那时刘本夫还在)不是做出样子了吗,他们写的都是本地的风土人情,这是个大题材,赵本夫带头走出去了,他就是榜样。从大的范围讲,能写好地方风土人情和讲好当地故事,这就是你的特色。照我的想法,你们丰县的作家们干脆就利用好这一地方特色,大家都照这方面努力,形成一个流派,就是“黄河故道”文学流派,一齐闯,总能创出一条路子来。朱群英说,这个思路好,回去就整合整合,建个群,拼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当然,实践很重要。

  那时我的想法也许比较简单。我以为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应该是鲜明的地方特色,所有我们描写的,都必须符合地方风土人情,地方地理环境,地方人的性格特征,那些发生的故事,自然也应该具有地方性的,比如丰县人的忍受、忍让、隐忍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里除了一些共性以外,还有一些特殊性,普遍之中的特殊,或者说是普遍性和个别性的衡量。“黄河故道”文学,它的地方特色是非常明显的,也很容易整合,很容易“拢心”,很容易一呼百应,不需要强迫或勉强。地方特色搞好了,就是全国性的,就是世界性的。一般而言,大家都愿意这么做,因为,那是丰县作者一张嘴就能说出的语言,一用心就能想到的情事,一不小心就能讲好的故事。这样的东西讲出来了,还十分特别,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弄不巧就拼出一个“诺贝尔”,何乐而不为呢?

  “黄河故道”文学流派是一个以黄河故道这一特定地理区域为背景,反映该地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变迁以及人民生活的文学集合。现在还没有雏形。但是,从丰县走出来的江苏作协原专职副主席、《钟山》杂志主编赵本夫先生其实已经写出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品,比如《寨堡》《狐仙择偶记》《卖驴》等等,这些作品虽然没有标明“黄河故道”文学,却真正是“黄河故道”文学流派的先声,对于引领“黄河故道”文学创作具有推手的作用。

  “黄河故道”文学既然是指以黄河故道为背景,通过文学作品展现该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以及人民的坚韧不拔和奋斗精神,形成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流派或现象。它其实不限于丰县境内,而是可以扩而大之致沛县的部分区域,比如沛县鹿楼镇作协主席谭大海先生,因为他的家乡与丰县共同面对着一条大沙河,而大沙河则是1855年之前的那次黄河决堤时留下的西南东北走向的河流,它携带着大量黄沙,汹涌直入微山湖,是黄河故道的又一个分支,给沿途带来了百多年的灾难,解放后也慢慢改变面貌,见证了黄河的沧桑变化,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谭大海据此创作了长篇小说《沙河谣》,这也是“黄河故道”文学的一部力作。它反映了黄河故道人民战天斗地的悲壮历史以及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在他们的奋斗中,黄河故道终于乖乖服务新中国,其中,大沙河风光带、大沙河果园名震遐迩。

  如前所述,“黄河故道”文学主题广泛,涵盖了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人民情感等多个方面。作品往往通过讲述黄河故道人民的生活故事,展现他们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比如以上所举的例子,还有王志强、刘本夫、耿雪凌、朱群英、巍然等等一大批作家、作者,他们自觉地写“黄河故道”,表现“黄河故道”的精神风貌,歌颂那里的人们,描述那里的生活,写尽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肤色,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性格彰显,他们的悲苦和欢笑,给读这些作品的人们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时,他们的作品里还常常融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以至寓言、童谣等等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代表性作品如赵本夫的《黄河故道纪事》、耿雪凌的《石榴花开》、朱群英的《大沙河笔记》、谭大海的《沙河谣》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黄河故道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还展现了作家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风格。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也许,那里的人自娘胎里就有这种基因。

  “黄河故道”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对当地乃至全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随着对“黄河故道”文学的深入挖掘和传承,随着这一理论观念的自觉指导文学创作,“黄河故道”流域文学流派也将得到更大地发展。

  我很赞成散文作家巍然老师在讨论发言中对于“黄河故道”文学流派的三个层面的分析(包括文化价值层面、文学创作层面和社会影响层面,当然不止这三个层面)。

  关于文化价值层面,“黄河故道”文学是黄河古道文化的衍生物。文化的概念大,涵盖面广,黄河古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黄河古道作为黄河改道后留下的故道,从广义上讲,凡是黄河曾经流经的河床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故有河道,皆可称为黄河古道。这种文化不仅记录了黄河的历史变迁,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新时代以来,当地党委、政府高度注重改造和治理黄河古道,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治沙耕作等措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于文学创作层面,一是注重文学题材的创新与融合,以黄河古道为背景,可以将探险、悬疑、历史等多种题材进行融合。二是注重氛围营造与写作风格,可以巧妙地利用黄河古道神秘莫测的特点,营造出一种紧张、神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氛围。这样的写作风格通常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河古道的雄浑与诡谲。

  关于社会影响层面,这方面我以为也是蛮大的,比如它可以引发文化旅游热。文字对于旅游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文字是旅游的先导,文字宣扬厉害的地方往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这一点从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得到印证。它还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故道”文学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从而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用黄河古道的文化因子团结人们,激励人们,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Baidu
taptap点点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