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我接到丰县作协朱群英主席邀请参加“黄河古道文学现象”研讨会的电话,真的有些懵圈。我虽然是丰县人而且也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但还真的没有去想这个问题。相反,我所知道的是“大运河文化”这一两年似乎比较热门,有的报刊编辑甚至向我约稿,结果被我婉拒了,理由是我没有在大运河畔生活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但说来惭愧的是,我即使出生在黄河古道附近并长大,似乎也没有专门为她作文。就拿去年我出版的“苏北三书”(《我是风筝你是线》《回忆是条归乡路》《此物醉相思》的简称)来说吧,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没有想到黄河古道文学现象。现在看来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一个新的提法、是文学创作的新方向和新高度,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商榷。
既然群英主席安排我发言,盛情难却,那我就先从“苏北三书”谈起吧。
我的三本书大致分为人、事、物三部分,根据书名相信读者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其实仔细想想,我虽然没有在文中刻意提到黄河古道的字样,但骨子里还是蕴含着黄河文化的基因,血脉里流淌着黄河古道文化的元素。比如,文章所表达人物的淳朴善良、吃苦耐劳、重情重义、憨厚朴实、坚韧不拔等等优良品质。我认为在黄河古道附近生活的人既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黄河作为母亲河,孕育了万物,承载着历史的担当和使命,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因此说,生活在黄河沿岸的人们是幸福的。而说到不幸,主要是附近的人们多次遭受黄河带来的洪涝灾害,家园和庄稼被淹没,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等到洪水退去再回来重建家园,选择了多次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正是由于这里多次遭受灾难,也造就了人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尤其在近现代以来,更是英雄辈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就拿生育养育我的村庄来说吧,虽然只有二三百人,却有三十多名青年保家卫国,走上革命的道路,其中有8人英勇牺牲,我家有两位,一个是我的叔祖父,一个是我的伯父。我兄弟6人薪火相传,其中有4人参军入伍,完成了父辈的夙愿。恳请擅长写小说的老师,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把黄河人的这些性格融入进去,从而塑造出独具黄河汉风古道地域特色的人物形象。

由于时间关系,接下来我浅谈对黄河古道文学写作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文化价值层面
一是传承黄河文化。黄河古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黄河古道作为黄河改道后留下的故道,从广义上讲,凡是黄河曾经流经的河床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故有河道,皆可称为黄河古道。这种文化不仅记录了黄河的历史变迁,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黄河古道文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新时代以来,当地党委、政府高度注重改造和治理黄河古道,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措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黄河古道文化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文学作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也是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更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智慧和文化力量。
二是塑造地域文化形象。作品通过对黄河古道周边环境、人文风貌的描写,使人们对黄河流域这一特定地域产生了鲜明的文化印象。无论是黄河的泥沙、沿岸的村落,还是当地居民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等,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增强地域文化的辨识度。
二、文学创作层面
一是注重文学题材的创新与融合。以黄河古道为背景,可以将探险、悬疑、历史等多种题材进行融合。这种创新的题材一定会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例如,既可有主角在黄河古道上惊心动魄的探险情节,又可有对黄河历史谜团的悬疑式揭秘,还可有对黄河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回顾与穿插。这在小说题材创作中更容易体现出来。
二是注重氛围的营造与写作的风格。作者可以巧妙地利用黄河古道神秘莫测的特点,营造出一种紧张、神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氛围。这样的写作风格通常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河古道的雄浑与诡谲。例如,对黄河古道上的迷雾、暗礁、神秘生物等描写,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心跳加速、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后续发展的感觉。
三是注重历史文化的融入。深入挖掘黄河古道的历史文化。这里可能有古代的治水遗迹,比如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地点或者古代的堤坝遗址等,将这些历史元素融入到故事中,可以让作品更具厚重感、沧桑感。黄河古道周边的历史人文故事也很丰富,像过去河工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他们的信仰、禁忌和独特的技艺等。可以描写河工们在治理黄河时举行的祭祀仪式,那种庄重和神秘的氛围,以及河工们在黄河上劳作时唱的号子,通过这些文化元素来丰富作品内容。
三、社会影响层面
一是可以引发文化旅游热潮。黄河古道文学现象可能会引发人们对黄河古道相关地域的文化旅游兴趣。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对黄河古道神秘景观和文化遗迹的描写后,可能会产生实地探访的欲望,从而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比如,二坝湿地公园等景点,也可与采摘结合起来。
二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这种文学现象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对黄河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文学呈现,能够让读者在心理上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黄河古道文学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
最后再补充一个建议。由于黄河古道较长,为了相对精准表达地域文化,建议将“黄河故道文学现象”研讨会,更名为“黄河汉丰古道文学现象”研讨会。这样以后再举办类似活动也就更有说服力,也能打造出一个新的无可争议的地域性文学品牌。
作者小传:袁巍然,笔名巍然、魏然,字运然,丰县人。taptap下载的游戏会员、徐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军旅之途与文字结缘,笔耕不辍30余载,多篇作品荣获全国奖项,多篇美文入选中学课外教辅教材以及年选、文集等。曾任某内刊执行主编10年。出版有《巍然的老家》《直面现实》《我是风筝你是线》《回忆是条归乡路》《此物醉相思》等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