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里,儿歌宛如璀璨星辰,始终肩负着唤醒纯真、传递温暖的使命,以其独特的魅力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我省儿童文学作家顾红干的儿歌集《幸福的跳跳糖》,便是这样一部熠熠生辉的作品集。它以童心为内核,恰似一颗炽热跳动的心脏,赋予作品蓬勃的生命力;以童趣为羽翼,如灵动的翅膀,引领孩子们在奇幻的文学天空中自由翱翔;以童梦为风帆,在浩瀚的想象海洋中乘风破浪;以童言为声音,奏响纯真无邪的旋律;以童真为底色,描绘出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正如顾红干所说:“儿歌是黎明前初升的太阳,是打开宇宙的第一把钥匙。”

该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顾红干创作的316首儿歌,精心划分为美德篇、大自然篇、生活篇、习惯篇、友谊篇、一休篇以及创作体会篇。这七个篇章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拼图,共同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书名《幸福的跳跳糖》由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书法家王干题写。“跳跳糖”是孩子们的所爱,是孩童味蕾上绽放的惊喜,用《幸福的跳跳糖》做书名,有趣、生动,仿佛踩着欢快的鼓点,轻盈地跳进读者的心田,尽情地撒欢儿,在读者的心中激起轻快的韵律。书中的语言简洁凝练,风格幽默风趣,从多个维度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梦幻世界的大门,描绘出一个充满童趣的多彩世界。正如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谭旭东在序言中所言:“儿歌虽小,却包含了很大的语言智慧,也能展示浩瀚的童心之宇宙。”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王宜振也评价道:“顾红干的儿歌,常常在小处取材,这并不是说她的儿歌只是小篇什、小玩艺儿。相反,她的作品常常以‘小’见大,以‘小’搏大,以纯真情感于心,呈情趣韵味于笔。既具有口语浅语的活力和耐读耐品的魅力,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成长的营养佳品,值得每一个孩子拥有和珍藏。”
儿歌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初级文本,顾红干巧妙地运用意象转化、感官联动、游戏叙事、代际符号和自然隐喻五种核心方式,帮助小读者建立主体意识。以轻盈灵动的语言包裹着厚重的成长命题,在看似简单的童趣叙事中,潜藏着对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培育与生命教育的深刻思考,构建了一套儿童情感传递的“非说教”体系。这些方式既符合低龄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为亲子共读提供了情感互动的良好媒介。例如,在《画春天》中:“草地开遍蒲公英,/个个争做小伞兵。/天空蓝,/风儿轻,/纸鸢牵着云朵行。/草尖露珠眨眨眼,/玩起滑梯笑盈盈。/小小春天画好了,/喜鹊姐姐快寄信。”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蒲公英、露珠、喜鹊等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让孩子对春天有了直观而生动的认识,仿佛能亲眼看到春天的美景,亲身体验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顾红干还善于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触摸的意象,使儿童在阅读中自然地获得情感表达与理解能力。在《奶奶是幅农民画》中:“我的奶奶叫小花,/家住垛上会持家。/豌豆蒜苗长得旺,/龙香芋头顶呱呱。/我的奶奶叫小花,/十里莲塘披晚霞。/两厢瓜圃多喜人,/她成垛田农民画。”诗人将奶奶物化为一幅可感可触的农民画,奶奶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跃然纸上,饱含着诗人对奶奶深深的敬爱之情。这种将亲情转化为具象的“举重若轻”的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情感需求的敏锐捕捉和精准把握。
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顾红干观察儿童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大量出现学校场景。比如《上课了》《跳绳》等。在《写个字比花美丽》中:“老师夸我了不起,/学写汉字数第一。/身正肩平脚也安,/一寸一尺一拳离。/一指二指捏对齐,/三指不忘来托起。/四指五指自然卷,/拳心空空腕用力。/汉字结构看仔细,/笔画顺序不忘记。横竖撇捺有讲究,/写个字比花美丽。”诗人将如何书写汉字转化为一种欢快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书写的规范和技巧,传递出积极的认知重构能力,使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儿歌作为成长的“诗意脚手架”,具有自然的启蒙意义。《幸福的跳跳糖》的深刻性在于,它拒绝将儿童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通过诗性语言,为他们搭建自主思考的阶梯。在《量词歌》中:“一扇窗,/两只鸭,/三条小鱼四个娃。/五本书,/六杯茶,/七辆汽车八朵花。/九把尺,/十颗牙,/量词用准人人夸。”这首儿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教会儿童认识量词,让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轻松掌握量词的正确用法。她还将成人的世界,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深奥的哲理,比如:《咏荷》讲述了廉洁的道理,《同心圆》描绘了民族大团结的美好,《交通拍手歌》,让小学生们懂得了遵守交规的重要性。顾红干的创作充分证明:真正的儿歌从不止步于“可爱”,而是以糖衣包裹钙片,在甜蜜的阅读体验中,完成对孩子们生命力、共情力与思辨力的无声滋养。
顾红干深谙儿童语言习得规律,善于运用叠词、拟声与短句,通过强烈的节奏感强化记忆点。在《噼噼啪》中:“噼噼啪,噼噼啪,/齐背儿歌声音大。/交叉对拍像跳舞,/乐坏院里鸡和鸭。”这首儿歌生动地展示了两个小儿拍手做游戏的欢乐场景,“噼噼啪”的拟声词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活泼可爱。其意象选择兼具自然性与生活化。根据儿童好奇、喜欢探索的特点,顾红干还创作了大量猜谜语的作品。比如:“三瓣嘴,/笑啊笑,/走起路来蹦蹦跳。/它要和龟来比赛,/自己半路睡大觉。”(打一动物:兔);“山睡觉,/雨洗澡,/冷风一吹它就到。/飘得树上变薯条,飘到车上变面包。”(打一自然现象:雪)这些谜语童谣就像一把把开启儿童智慧的金钥匙,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猜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作为一名江苏作家,顾红干巧妙地将地域符号融入作品之中。“红太阳,/放光芒,/滩涂一片喜洋洋。/人欢鱼跃来跳舞,/如意东方把歌唱。”这是2019年,顾红干随江苏省作协采风团到南通采风,创作的《心中的红太阳》中的一节,生动形象地把南通沿海开发的壮丽景象,从儿童的视角描绘出来,获得深圳市“强国复兴有我 .我的童年我的歌”2023全国原创童谣征集传唱大赛(童谣文字作品类)二等奖。在《四牌楼》中:“兴化城,/古昭阳,/四牌楼坐城中央。/后人同心齐修建,/古今相连奏华章。”这首儿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接触到家乡兴化的传统文化,了解历史的变迁,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地域文化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使作品超越个体经验,成为集体记忆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感受文学之美的同时,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
难能可贵的是,顾红干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的儿歌。如《党旗多美丽》《朵朵浪花献给党》《小花朵向未来》等等,这些儿歌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颗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其中,儿歌《我的妈妈叫做党》被谱成曲,在2021年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红色原创歌曲隆重推出,巧妙地把党来比作妈妈,分别从“妈妈”的乳汁、目光、心地、长发、脚步等意象来歌颂党,用“一天一天、一丝一丝、一年一年、一根一根、一步一步”等叠词,以“童声、童趣、童心”为载体,将党的关怀具象为“母亲般的陪伴”,一个活脱脱、温柔可亲又令人敬畏的母亲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充满了对党的深厚情感与感恩之情,传递出纯真而坚定的爱党情怀,帮助青少年理解“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这首歌在北京电视台“梦想总动员”栏目和学习强国平台展示后,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传唱。
值得一提的是,顾红干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儿童作家和词作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农民画创作者。她为书中大部分儿歌都配上了一幅漫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些漫画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亮的色彩,进一步拓展了小读者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孩子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形象,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使小读者爱不释手。
“柳姑娘,/辫子长,/池水清,/挠痒痒。/小鸭子,/帅模样,/跳下水,/嘎嘎唱。/一起唤春天,/笑醒小池塘。”一首《《唤春天》,宛如一首灵动的乐章,奏响了春天的序曲,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之中,真切地看到了春天的色彩,摸到了春天的温度,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不仅是对自然春天的赞美,更是顾红干对儿童文学创作春天早日到来的热切期盼。
顾红干凭借教师特有的共情力和作家的艺术自觉,精心打造了一座联通儿童与成人的“巴别塔”。在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它如一股清澈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纷扰尘世中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重回纯真无邪、充满梦想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