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汪政:一个人的文学生态——略说马洪鸣的创作

2025-08-18 10:37

  我没有见过马洪鸣,但从她的简介得知她是江苏泰州人后,一下子就亲切了许多。我不了解马洪鸣的成长轨迹,又是什么时候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特别是童年或祖辈的经历,尤其是她故乡里下河那片土地给了怎样的滋养?她应该知道,那土地上走出了许多的文学名家,现在,里下河文学已经是全国有影响的文学现象。真的希望她多回家乡,参与里下河的文学活动,与那里的作家们多多交流,不仅助力家乡的文学事业,相信对她的创作也会大有助益。

  马洪鸣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她说是从2016年开始写作的,十年不到就有如此的收获,非常不简单,也非常不容易。从她的创作实绩可以想见,虽然是从2016年开始创作,但前期的阅读以及生活上的积累都已经相当充分,所以进入状态很快。看她创作初期的作品就非常老道,对此前的中国当代文学进程很熟悉,与其所处的共时性文学环境更是融合无间,毫无违和。她的中短篇创作有着非常强的审美自觉,写什么,怎么写,以什么审美风格什么样的题材和主题都一清二楚。从她的中短篇创作看,她是一边创作,一边学习。学习对一个写作者太重要了,优秀的作家一定是终身学习者。马洪鸣的中短篇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学习印记,这一方面表现在她的创作题材广泛,乡村、城市、情感等等,对生活的覆盖面很广,这是创作,但也是学习,在向生活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检验自己表达生活、驾驭现实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风格的多样性,虽然主要以写实为主,但也不乏实验的尝试,在小说的叙事方式包括一些具体手法如象征、隐喻、意象等都有娴熟的表现。通过这些写作,马洪鸣给自己带来了自信,使自己成为了广谱性的作家,既有多种题材的表现力,也有各种风格的适应性。

  看得出马洪鸣近年来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用力很多,但是,我要说一句,如果没有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她的长篇小说不会有这么大的创获。我们有许多写作者特别喜欢写作长篇,不问青红皂白,一上手就是长篇。一是觉得长篇体量大,可以表达更多的内容; 二是觉得长篇好像更能见证一个人的创作水平; 三是中短篇一篇又一篇的,不耐烦; 第四,可能也有畏惧在里面,中短篇要在杂志上发,不容易,长篇不管怎么说,总能折腾出来。其实,这里面有许多误区,简要地说,是不明白中短篇对一个写作者的训练实在太重要。长篇如果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没有经过中短篇这个环节。仅从这一点看,马洪鸣的创作就值得肯定,她走的路是对的,也是正的。

  

  和中短篇一样,马洪鸣的长篇有着广阔的题材领域。《揉蓝秘境》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写了几个女性的命运,并以此再现中国城乡,特别是农村百年来的沧桑变迁。作品笔调细腻,描写耐心,尤其是对女性心理与情感世界的描画真切而丰富。正是这样的描写为人物塑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像作品中的百荷这一形象,性格就很丰满,围绕她的细节描写使这一形象如工笔一样似在目前。作品对江南农村的风景和日常生活的表现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铁活》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工业题材的作品。小说很有马鞍山这座工业城市的特点。中国有着漫长的农业文明,城市传统相对薄弱,由此形成了农业审美的强大传统。所以,城市文学特别是工业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的短板。但是,社会的巨大变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并不会停下来等候工业美学的成长。在第二产业叠代发展的今天,任何从事工业文学创作的都面临着审美的难题。马洪鸣敢于挑战难能可贵。《铁活》将地方重工业的传统及其经历的巨大变革和产业工人的生活相结合,既有宏大的时代话语,又有温情的日常叙事,在工业题材创作上提供了有益的审美探索。

  

  我感兴趣的是《霜刃》,这是一部题材独特的作品。在此之前,我还未读到过以打铁作为叙事内容与叙事线索的作品。小说通过铁饼街上一家三代的打铁生涯和刀具制作再现了传统手工业的民间景观,以此叙说了这一阶层的生活方式、情感伦理,尤其是复杂的人性世界。作品不仅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对这一手工技艺进行了审美描写,更于这样的描写中描摹社会变迁与世道人心。虽然只是一把刀具,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却时时闪现出思想的锋芒。

  

  《向山》无疑是马洪鸣的创作中的长篇“重器”,说它是重器,一是题材的重大而敏感。作品亦城亦乡,亦工亦农,它写了矿业,但矿业的辉煌已成过去,它写了农村,但这农村却因为矿业加持的终结而面临许多问题。这一题材具有普遍性,因为随着长年的开采,许多矿区已经资源枯竭,一旦失去开采价值,那么产生的问题就不止于其本身,围绕它的产业必须转型,而它开采所带来的生态问题这时也显现出来。这就是作品在我看来称得上是重器的第二点,那就是思想的深刻性与现代性,也即作品的生态文明主题。作品没有简单地展示采矿业遗留的负面清单,更没有概念化地安排人物与情节,而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真实地展现了产业融合的生态建设历程。当老矿区转型为丹青矿地质文化公园,当农村恢复出传统的诗意景观,当现代种植业给乡村带来财富,一个金山银山的新型生态在马洪鸣的笔下被描绘出来。马洪鸣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之心。确实,为时代歌唱,为创新歌唱,为美好歌唱不仅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更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

  《向山》是一部生态小说,其实,马洪鸣的创作在我看来也是她成功经营出的一个文学微生态。她的创作保持着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因而具有资源与题材优势; 她的创作是多样丰富的,所以有着内在的审美平衡;她的创作又是具有个性的,因而能以其独特性而具有审美的竞争力。这种可贵的个体文学生态是一个作家创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Baidu
taptap点点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