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投标》
周新 | 著
作家出版社
2025年8月
《招投标》是作家周新继《筑梦记》《返归》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因长期工作于建设领域,他在建筑地产类小说的创作上,有着无人能及的优势。事实上,此已成为他小说创作最鲜明的标志和特色。之前他推出的两部长篇,重心都在房地产和建筑上,其人与其事,包括行业的发展史。毋庸置疑,这一次推出的《招投标》,依然根植于建筑与房地产。
人,除了户外活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房子里度过的。房子是人类最重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所,涉及人类关切之所在,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选题之一。房子是怎么建起来的?房子是怎么卖出去的?买房的人都经历了什么?这些值得深究。既然房子对所有人和所有家庭都是一件大事,有兴趣关心和了解的读者应该不在少数。正常的建房、卖房和买房永远需要,也永远存在,相信读者也永远不会少。
与前两部长篇不同,这部小说的叙事策略和叙事艺术非常独特。他在作品里至少埋设了五条叙事线索,只有将作品通读,才能清楚最终的主旨。第一条线索是两个公司之间的招投标博弈;第二条线索是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史和爱情传奇;第三条线索是新一代公司负责人的困惑与挣扎;第四条线索则是灾难到来之际,年轻一代如何走出险境;最后是上一代醒悟后放手,下一代接手,完成企业的代际传承。
小说的开篇,直接切入建筑公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由于9个月投标失败,投标部负责人向公司递交辞职报告。明确新的负责人之后,接连召开会议,千方百计搜集和筛选招标项目信息,直至确定参与地产公司的投标。作品的情节是围绕着招标、投标、中标向前推进,同时用相当大的篇幅,将冯于强、江远涛、宋文玲、李光田、江自妍、李秀丽,以及张大少、郑小明等人物的精彩故事,都分别作了叙述。李光田、江自妍是这部小说着力刻画的重要人物,但这两个人物在作品中的出场都很迟。李光田是在项目招投标陷入僵局、私生子车祸身亡后才出场;江自妍则是在项目中标后需要她最终拍板时才出场。建筑公司的投标与地产公司的招标,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线,但不是小说的核心思想。
作者通过招投标的视角,让读者看到各种人物的命运与追求。譬如李光田在早期时候,经历非常坎坷。当年,李光田和江自妍都有家庭,后来各自离婚结为夫妻。李光田一直希望有他们亲生的儿子,将来成为接班人,但江自妍始终未能满足他。时间一长,江自妍感觉李光田有了外遇,便辞去工作和李光田一起“打理”公司。直到有一天江自妍发现公司的一个男孩,居然是李光田在外面的私生子,忍无可忍,加上在企业管理上早就与李光田相悖,两人离了婚。离婚时李光田将地产公司留给了自己,将建筑公司和商贸公司给了江自妍,又从过去积累起来的财富中划了10亿元给江自妍,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招投标》中的李光田和江自妍,他们都是老一辈企业家。李光田早年来自偏远的农村,没有什么文化,在创业初期和后来的企业经营上,敢于奋勇拼搏,终于把企业做到了百亿规模。很多时候,他也采取过不正当手段和投机行为,比如掠夺别人已经进场的施工项目,设法掌握城市规划后抢先购买土地,以非常措施从银行贷取巨款等等,小说都作了毫不留情的揭露。李光田是一位具有灰色品格的人物,是民营企业家中的枭雄,所幸的是,他后来有了很大的蜕变。
而江自妍则是一位具有闪光人格的女性,是民营企业家中的女强人。她是引领李光田走上创业之路,进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李光田当初创立电器专卖店,成立商贸公司,直至进军房地产行业,都是得益于江自妍的引导,得益于江自妍在特殊岗位上的人脉关系。
李光田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从岗位安排来看,他是把私生子作为真正的接班人去对待,后来两人在车祸中身亡,他才不得不起用另一个私生女。这在老一代企业家当中,特别是最初从社会底层打拼出来的民营企业家当中,具有典型性。小说体现这一点,对当下有警醒意义。相比而言,冯于强、宋文玲、孙红军、黄树、郑小明也是这部小说的亮点人物,他们的故事也都异常精彩。令人意想不到是,周新为这几位人物设置了不一般的关系,这样的人物关系,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它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和代表性。
令人震惊的是,《招投标》及时触及了我们现实社会中尚未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那就是我国老一代民营企业家,如何解决好将自己的事业向下一代传承的问题;通俗地说,如何解决好接班人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历程里,民营经济早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不少,曾经产生过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可是老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多数年事已高,如何继续发展,如何解决好代际传承,已成当务之急。
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这里有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有老一代仍然担任重要职务、迟迟不愿放手的情况;有子女少、接班能力不足、接班意愿不强的情况;有老一代与新一代发展理念、管理方式严重分歧的情况;也有职业经理人培养成本高,接手企业后与企业原先家族成员难以建立彼此信任的情况,等等。仅从这一点来看,这部小说反映了很多老板仍然担任重要职务、迟迟没有放手的事实,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和广大读者,对企业的新老更替有所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政府指导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自身提供参考、借鉴和思考。
小说中把李光田和江自妍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比较,思想觉悟差异很大,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和鉴赏。小说的主线是工程招投标,没想到最后,彰显的却是道德的坚守、灵魂的觉醒、精神的救赎和代际传承。作者在书中布下的一个个让读者出其不意的“意外”,进一步表明了他的作品已经日臻佳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说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关键流程、重要环节和注意事项,都作了详细的描摹,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说不仅可作为文学作品欣赏,也可作为行业辅导读物,对规范和优化招投标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陈志平,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党委宣传部门工作。爱好文学,曾发表和出版作品近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