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探索创作新方向与多元风貌:“江苏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系列研讨——邹雷、徐向林、周淑娟、钱俊梅的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24-12-17 09:47

研讨现场

  2024年12月12日,“江苏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系列研讨——邹雷徐向林周淑娟钱俊梅的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王朔以及来自省内外的报告文学作家、批评家潘凯雄任林举纪红建颜慧饶翔汪政丁晓原张光芒王晖高洪福王振羽姚苏平等参加研讨,就4位作家的作品展开研讨,为江苏文学下一步的主题创作提供新的方向和可能。活动由丁捷主持,研讨环节由省作协机关党委副书记(主持创研室工作)凌玉红主持。 

  郑焱在讲话中指出,江苏作为文学大省,在多类题材创作上成绩斐然,尤其在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等创作上,推出了众多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此次研讨的四位作家的作品内容与质量俱佳,不仅勾勒并谱写了新时代形象和中国故事,也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主题创作精神。期望专家深入探讨,为创作指明方向,作家们也应借此契机,勇担使命,潜心创作,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梁鸿鹰在讲话中表示,江苏文学活动活跃,重视主题创作且成果丰硕,并希望通过探讨四位江苏作家的报告文学创作来总结经验,探索主题创作的规律。他指出,主题创作要反映时代需求、当下社会变革、人们的心声以及国家民族所需主题。同时强调主题创作要在选材、写作目的、文体规律、表达独特性和细节把握等创作要点上下功夫。

  丁捷在主持中表示,近年来,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成果丰硕,江苏省作协大力推动扶持重大题材文学精品创作,实施系列举措并开展大量工作。此次会议作为江苏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系列第二场,经层层筛选,聚焦了四位中坚力量的中青年作家,这也将对四位作家的创作生涯产生非凡意义。

  王朔介绍了报告文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他说,进入新时代,省作协党组围绕精品与人才任务创新机制,报告文学工委在其领导下积极运作,推动中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的成长。但当下也面临青黄不接、佳作稀缺、发表阵地少等问题。他期望作家们响应号召,深入生活,积极推动江苏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并继续领先全国。

  江苏主题创作繁荣多元、佳作迭出

  近几年的江苏主题创作,在题材挖掘、作者构成、作品获奖等方面均呈现出繁荣多元的局面,为江苏文学创作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凌玉红介绍了近几年江苏主题创作报告文学领域的总体情况。从作者群体来看,近几年江苏主题创作力量来源广泛且具代表性,年龄层次分布相对均匀、平衡。从作家创作情况来看,近几年江苏报告文学创作的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人物传记、地方风貌、行业事迹等多个领域。从作品发表、出版及获奖情况来看,江苏近几年在主题创作方面的作品发表、出版也呈现出较为强劲的态势,部分作品入选全国报告文学排行榜、江苏省重点出版物,以及各大图书出版物推荐榜单,多部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左起:邹雷、徐向林、周淑娟、钱俊梅

  亮相本次研讨会的四位作家,在主题创作领域均有丰富的体量和积累,提供研讨的文本题材多样,有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卢志英中队》、书写大运河儿女故事的《大河奋楫》、礼赞桥梁建设者的《桥魂》;有关注盐城黄海湿地、消防特勤站的《东方湿地》《青春火焰蓝》,也有关注“三农”问题、叙写个人成长的《跪向土地》以及《燃烧的生命》《贾汪真旺》,生动地勾勒出一个个鲜活奔放、生气淋漓的新时代形象。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认为这些作品都是面向时代、现实和大地的书写,他注意到四位作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型:徐向林、邹雷深耕文学多年,原以小说见长,现在穿梭于虚构、非虚构等各种文体之间,时时给人惊喜;钱俊梅的《桥魂》礼赞桥梁建设者,《跪向土地》则直面农村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周淑娟的转型体现在写作方式上,《贾汪真旺》书写地方改革的先进典型,《大河奋楫》以人写河,“不做地方人物事件的搬运工,而是生产者”。

此次研讨的作品

  题材新颖独特,与时代同频共振

  盐城作家徐向林以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写下关于这片土地的首部生态文学题材报告文学《东方湿地》。

  在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看来,这是一部兼具国际视野、历史厚重和现实情怀的作品。作者在跨越古今的历史视野当中,讲述盐城湿地保护故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故事。“这样的主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过他也指出,历史追述比重较大、略显沉闷,典型人物事件有待进一步展开充实,“书中写到的从东北过来的女孩,还有几个湿地摄影师,都是很有个性也很有生命力的人物。”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认为作品立意高,以个案来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高光形象,最终归结到地球的家园意识和人类终极关怀的目标。写法是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样本,准确全面书写此间人物、地理、生态、动植物等。“眼光宽阔,要打深井,由一个问题、一个对象、一个题材深挖进去,文本可以有更多的提升。”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荟版副主编饶翔看重作品中的“地方感”,“将人的感受融入空间,赋予空间一定的社会与文化意义,使之成为文化与情感的载体,这样原本属于地理的词汇才会变成带有温度感的人文词汇。”

  南京作家邹雷在小说、纪实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笔耕不辍,亮相此次研讨会的作品有人物纪实《燃烧的生命》和儿童文学《卢志英中队》。

  《燃烧的生命》主人公余庭虎农民出身,青少年时因痴迷看戏,自学二胡、月琴,考取县剧团,实现“改命”,后因身患肝病,不得不离开舞台,历经挫折成为成功企业家,退休后组建凤凰剧社,重拾早年兴趣爱好。作家出版社副总编颜慧表示,作者写出主人公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写出余庭虎作为一个奋斗者的精神内核。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看来,作者始终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借人物表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道路,更是江苏城乡接合区域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

  专家认为,《卢志英中队》具有强烈的主题写作的自觉性,作品表现出结构的深思熟虑,抓住儿童生活的细节,写出不同年代儿童的特征。 

  深入生活、扎根一线,为人民书写

  “周淑娟的两部作品《大河奋楫》《贾汪真旺》结合起来看,呈现了一个特点——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讲述中国故事,在现代性的流动中挖掘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表示,大运河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但仍然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如《大河奋楫》写到邂逅了一位乱针绣的传承者,写他的绣针轻盈得如同大运河上跳跃的水珠,把现代精神、个人奋斗、文化传承结合得非常巧妙。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任林举认为《贾汪真旺》是“一部乡土中国的新时代叙事”,为一线矿工、新型农民、基层干部等群体树碑立传。书中每个人身上都承载了时代的信息和属于贾汪的地理信息,文笔轻松诗意、不失深情。《大河奋楫》超脱了叙事主体运河,书写运河两岸的民生历史、人文积淀、地域性格,这种写法打破了报告文学常见的材料堆砌和死板叙事,文学性较强,但过于松散也可能使作品偏离精神主线。

  “娓娓道来写烟火,细细琢磨有讲解。”在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看来,很多报告文学语言不过关,而周淑娟的报告文学,每一篇章都是好散文。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副研究员高洪福读了镇江作家钱俊梅的《桥魂》和《跪向土地》,感觉作家“有良心、有担当、有立场、有个性,为民心、社会、时代抒发”“《桥魂》刻画桥梁建设者,讴歌工匠精神,作者角色融入其中,以第一视角努力还原一线施工者、管理者、设计者、服务者的原生原貌、所思所想。《跪向土地》描摹了众多的底层人物,他们出身不一、命运不一、结局不一,但是都在和土地发生千丝万缕的纠葛缠斗,在土地得失之间、城乡游走之间,个人家庭所发生的种种变故透露出生的坚强和脆弱,唤醒人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毛泽东学院副院长纪红建认为钱俊梅展现了优秀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特别是《桥魂》,作家来到一线,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体验建设过程,成功刻画了7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王晖指出,《跪向土地》写“三农”问题,写法上更像非虚构,有非常细腻的人物布局,对话、细节、心理描写都是小说化的,能够比较深刻反映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带有批判、反思的色彩,是比较难能可贵的。 

  报告文学不仅是记录,要真正关心人的问题

  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丁晓原提醒,主题创作看似容易入手,但对作家的文学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否则很容易使作品成为单纯的政策图解。据他观察,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中,报告文学原来比重较大,最多时占比达70%,上届也有7部报告文学获奖,而今年的获奖作品中,仅有2部报告文学,数量大幅下降。“主题创作虽然有其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其核心仍然是文学创作。”

  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作会议总结,他说,“报告文学写作要坚持走正路、练就慢功夫、聚焦真问题。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认真思考主题与主体的关系,文学与政策的关系,对象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报告文学不仅是记录,而且要思考关注现实问题,带着情感真正关心人的问题,进而提供方向。”

  研讨会上,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盐城市文联副主席朱桐生,徐州市作协副主席王爱芹,镇江市作协秘书长马彦如分别发言。四位作家邹雷徐向林周淑娟钱俊梅分别发表感言。 

与会作家、评论家合影

Baidu
taptap点点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