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至14日,第八届“雨花写作营”结业仪式暨第二期改稿会在南京成功举行。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作家》主编宗仁发,《长城》主编李秀龙,《十月》主编助理谷禾,《诗歌月刊》主编何冰凌,《长江丛刊》社长、主编喻向午,《花城》副主编杜小烨,《诗潮》主编刘川,《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白小云,《钟山》编辑夏彬彬等出席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会议由《雨花》主编育邦主持。
郑焱在致辞中首先对第八届雨花写作营学员在学制期内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说,从2016年到2024年的八年间,江苏省作协连续举办了八届雨花写作营,组织了20场高水平的改稿会,计有两百余人次参加了写作训练。70后、80后、90后和00后四个代际的江苏青年作家,整体创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部分作家的创作日臻成熟,作品频频亮相名刊大刊,并荣获各类重要文学奖项,已成长为文学苏军的中坚力量。他勉励学员们坚守写作初心,持续提升文学修养,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要像柳青、周立波等文学前辈一样,深入到火热的生活现场,扎根到人民群众中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并能与这个时代对话的优秀作品,为江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诗人杨隐代表全体学员对省作协为青年作家搭建“雨花写作营”这一平台表示了感谢。他说,参加写作营能够得名刊名编的指导与点拨,非常荣幸。这样的相聚虽然短暂,但是能够积蓄能量,促进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
结业仪式之后,各位主编、编辑就学员提交的作品,结合他们的创作个性,提出了很多细致、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文学创作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宗仁发表示,小说创作应突破表面叙述,深入到生活内部,不应过多地渲染生活表层结构,让表层结构和内在结构具有一致性。适当的留白对于小说创作十分有必要,会让小说更有魅力。
李秀龙指出,学员的小说完成度很高,小说对于细节的把握很好,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很有感染力。但小说的开头偏概念化,应让故事的展开更自然顺畅。此外,小说耽于外在特征的描述,没有刻画出人物的特殊心理,故事的展开略显刻意。
何冰凌说,学员的诗歌对事物进行了一种整体的凝视,采取中性化视觉,将文化、历史等内容添加进去,营造断裂感与历史感。但诗歌中缺少细节刻画,使用了一些空泛的大词。写作是为了触碰无穷的他人之心,词语的使用应更加精准,用细节推动叙事。
谷禾表示,小说叙述视角应明确,不应越界。小说创作虽是虚构的,但应无限接近叙述的真实。对城市风物的描写要具有变化,应与人物联系起来,呼应人物的心情。细节不能太单薄,会减弱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喻向午指出,学员的作品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思辨性,但人文气息不够。关于生活伦理的描写,小说的叙述较单薄,且故事情节不够严谨,思辨性不足,没有跟生活拉开距离,对故事挖掘较浅。
杜小烨认为,学员创作时有意识地将内心独白与人物对话交织,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死亡、生命等命题的思考。作者使用了各种比喻,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丰富了文本的象征意义,增加了文本的多义性与解读空间。
刘川表示,对于后现代景观的书写要慎重,对形式主义的景象应深挖,这样才能抵达诗的写作。要意识到从现象学写作到本体化写作的难度,应写出戏剧性冲突,写出现代人外在和谐与内在分裂的对比。只有这样,诗歌才具有张力。
白小云首先对学员写出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特殊的生活场景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指出,学员作品中选取的诗歌意象较简单,而短诗写作是有难度的。对于多线展开叙述的诗歌,她表示应写出它们各自的发展变化,建构复杂的框架。
夏彬彬肯定了学员提交的散文作品的标题,都独具匠心,但也表示叙述线索不够明晰,应有明确的顺序,内容的位置不可随意调换。叙述也应避免语言冗余,有节制。
学员纷纷表示,通过本届写作营的训练,收获很大,不仅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加深了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知道了自身的不足,还找到了今后发力的方向。他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八届雨花写作营学员名单
曹畅、黄大鹏、秦汝璧、王忆、王一萍、大树、梁小九、周荣池、思不群、童七、许超、杨隐、殷飞、宗昊、邹黎明、曾鹏程、章程、张春莹、赵娜、李晓琴、倪苡、施勇、响雷、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