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新春佳节刚过,高邮市作家协会第七期作家读书班如约而至,通过专家讲授、听众交流、文学研讨、作品点评,二十余名本土诗词作者及五十余名文学爱好者在享受诗歌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场视觉与想象的盛宴。

开班仪式上,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斌对专家学者以及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就进一步推进高邮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健康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凝聚共识、团结向上,发扬“传帮带”“名师带徒”作用,加强文学与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的交融交汇,促使优秀文学作品向多形态转化、多层次传播,促进文学影响力不断提升。二是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新时代山乡巨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拓展文学创作新路径,多出精品力作。三是守正创新、德艺双馨,关注新场域、发掘新力量,探索多元的新时代文学表达方式,坚持“守正”,知行合一,多写发展实践,多写人间烟火,多写小温大爱,让文学作品充盈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他还要求市文联要加强对各类文艺组织的领导与指导,扎实开展德艺双馨大讨论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延续高邮文脉,讲好高邮故事,不断激发文学创新创造活力。
读书会现场,《诗刊》杂志社副主编霍俊明先生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开场方式拉开了活动的序幕,他把“诗歌的难度”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场的学员们,让大家结合自身创作提出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和难题,一下吸引了全体学员的注意力,师生互动频繁。在此基础上,他从诗歌的语言、结构、诗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与阐明,指出诗人最可贵的是自觉意识,是自我反省的心理机制,是区别于他人的辨识度。诗人的感受、经验与诗歌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审视、过滤和转化的过程,也即艺术创造的过程;诗歌的语言必须谨慎,要少用成语、少用形容词,要有留白的空间;诗歌的结构不是人与物的简单互动,而是诗人的感观与外界的平等对话。他强调,诗歌的难度,最难的是认识自我,诗人的感受、认知一定要比其他人深,要具备“发现”的潜质,要发现自我,发现个性,发现时代,要多读书,不断打通文学之间的界限。同时他还指出:诗歌最基本的难度,是准确性,不能出现常识性、经验性错误,尤其是对待历史,要更加慎重。最后他提醒大家,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四个部分:一是诗歌涉及到的部分,二是诗人有意无意忽略或省略的部分,三是没有被发现的部分,四是需要提升、改造、整合和变形的部分,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写别人忽视的部分,细节要深挖,避免常态化;内容要多写发现,不能太司空见惯;语言要有辨识度,不能有太多描述。开阔的文学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霍俊明老师的讲解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令参会的学员耳目一新。
《诗刊》编辑部彭敏、聂权两位老师对高邮本土二十余位作者的诗作进行了点评。彭敏在点评中指出,诗歌是心中喷薄而出的迫切需要表达的情感,它最重要的特质是真诚,要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对诗歌语言要进行试探、发明和创造,对于咏物的诗,要善于发现表象背后的物与人、历史、时间以及生命体验等内在的血肉联系。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要注入自我的情感与认知,敢于敞开和释放自己,诗歌的表达要有节制,有分寸感,做到有深度而不流俗。对此他建议大家,要多阅读,多触摸感受名家大家作品;要杜绝浅层次的满足和自我心灵的按摩,放低姿态,掏空自己,再模仿学习,寻找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不断解构和颠覆自己的过程中达到新的提升。
聂权在点评中指出,诗歌的选题彰显了作者的格局和境界,要多关注万物,关注人,关注人与物、人与人乃至天地人之间、人与心灵之间的关系,要关心世界,关心宇宙及宇宙间的一切;诗歌的语言表述要有创新和发明,简洁而不芜杂,做到返朴归真;诗歌的构思要精巧,要思考语词、情感的准确性的搭配,以及细节、场景、画面感的呈现。两位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金句频出,学员们凝心静气、虚心请教,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读书班期间,学员们还进行了“跟着诗歌游高邮”采风活动,大家赴菱塘打卡最美乡村、登船行驶在高邮湖上,边赏胜景边吟诗作赋,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体验诗意的生活,为大家的创作实践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题材,读书班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中完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