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数字媒介带动文学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变革,网络文学成为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学的新形式新样态。一大批网络作家以笔为舟,遨游于想象的海洋,探索着文学的边际,网络文学类型写作不断进化,网文创作精品化日益成为新时代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省作协于2024年9月5日举办了第二期江苏新锐网络作家作品研讨会,邀请十位网络文学评论专家与十位江苏新锐网络作家一对一互动交流,探讨网文形态背后的创作根基和理论基础,引导网络文学作家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江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推出“网文苏军新生代”栏目,以十位新锐作家作品为样本,管窥当下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总结网络文学的创作规律。本期推送的内容是何平对不明眼作品《青石记》的点评。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主编“文学共同体书系”和“现场文丛”等;2017年至今,和复旦大学金理共同发起“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同年,开始主持《花城》杂志《花城关注》栏目至2022年底。2022年,《批评的返场》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2023年,发起“艺文讲坛”作家(艺术家)公共讲座计划。

朱叶子,笔名不明眼,豆瓣阅读悬疑作者,人气作者,第四届豆阅长篇拉力赛悬疑组冠军。文笔扎实简洁,风格多变,尤擅长新媒体时代下的悬疑故事。代表作:《寂静证词》系列、《鱼从东海来》、《恶剪调查小组》、《恐怖网红店开业指南》、《天黑请换人查案》、《青石记》等,其中四部作品已售出影视版权,三部已出版,更有多部作品售出有声版权。

《青石记》
不明眼|著
精彩点评
豆瓣阅读作者不明眼以悬疑题材见长,从2018年2月起,不明眼开始在豆瓣阅读平台发表作品,至今已有15部小说与读者见面,总字数近400万字,凭借其卓越的产量与质量收获了一大批拥趸者,曾获豆瓣阅读“小雅奖”最佳作者荣誉,代表作《寂静证词》获得第一届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悬疑组亚军。2023年9月创作的《青石记》是不明眼首度尝试的古风作品,融合武侠与悬疑的元素,让读者眼前一亮。设定吸睛、群像鲜活、笔法老练、情感细腻,徐徐展开的神秘案卷让人欲罢不能,该作已获得豆瓣悬疑类完本榜第七名,在豆瓣阅读的“古风世界”主题征稿活动中入选第一期短名单作品,于2024年8月出售影视改编权。这部作品在悬疑叙事和武侠精神的理解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提供了一种较为成功的美学范式。
在《青石记》中,作者采用了自己最擅长的单元案模式,以沈青石、杨无间、周槐三个少年侠客探寻长生宫旧案为主线索,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同时逐步揭开少年们身世的秘密。单元案的叙事模式在保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独立成章,能够与读者形成较为良性的互动。作者主要通过叙述性诡计和氛围的营造来实现悬疑,刻意控制信息的披露,用新线索推进故事情节,并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抛出“钩子”,设置意想不到的反转。如在“血童案”中,就是先由四个失踪的剑童引发悬念,后由父子关系的线索将案件指向青雨剑董竹,再通过死亡状态相似的受害者引出某种毒药,最后揭示凶手监守自盗的真相。读者跟随主角的视角一起探案与推理,产生“步步为营”的阅读感受,持续获得感官刺激,这也是大量悬疑推理小说的惯用套路。
而作者在保证线索布局和叙事逻辑的基础上,将主角团三人组进行了精巧细致的描绘,使三人组的互动成为全文最有看点的部分之一。他们本身脱离案件作为侦探出现,带领读者进行侦破和解谜,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世与背景和主线案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案件的一部分。如男主杨无间实为江湖人人喊打的“邪魔外道”长生宫的长老,进入四海盟是想要探查武林重组的真实目的。而女主沈青石身为效忠于皇帝的朝廷暗探,奉命寻找长生心经的线索,本该与男主属于敌对阵营;但她小时候曾被捉去做长生宫宫主炼秘术的肉引,奄奄一息时是杨无间冒死将她放走,男主又于她有恩,产生天然的矛盾感。不同的立场和动机使小说人物的行为更具戏剧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在“小团体”内部带来猜忌和怀疑,这种信任危机也对男女主的情感发展产生延缓和阻滞的效果。每个角色自带的秘密除了增强悬疑感外,还产生了不少喜剧效果。如沈青石是女主,出场却是“一身青衫的清瘦青年”,以男装的形象示人;而男主杨无间是一个熟练掌握缩骨功的“红衣姑娘”;单纯大少爷周槐竟对女装的杨无间生出了爱慕之心,与男装沈青石争风吃醋,产生了不少笑料,为较沉重的底色上调和了一些轻快的色彩。
当下,纯武侠小说似乎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文学前景“最不乐观”的类型分支之一,逐渐被修真、仙侠、玄幻等类别分流或代替。由于中国现当代传统经典的武侠小说并没有留下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作范式,随着意识形态的变迁,武侠小说的核心精神逐渐异化。但不明眼在“武侠式微”的当下,在《青石记》中对于武侠风格的尝试却是较为成功的。小说中,既有高手云集的武林联盟,也有少年侠客游历江湖的快意恩仇,更不乏侠女剑客间自在潇洒的功法较量和爱恨情仇。作者的文字凝练,笔法老道,武打部分用墨节制但足够精彩,既贴合人物性格,又服务于整体剧情的发展。小说的时间跨度虽然广,历经三个少年的半生,但通过精妙的叙事技巧,读来却并不会感到冗长,最后只给读者留下了绵长的遗憾与唏嘘。
不明眼在文末“作者的话”中提到,她心中武侠的关键词是“痛快”和“证道”,这是小说的精神纲领,在具体文本中,她笔下的角色们也如是践行着。所谓“痛快”,就是摒弃徘徊纠结,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走下去;而所谓“证道”,就是大彻大悟的极致之路。“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沈青石选择自由,杨无间选择公道,周槐选择成长。”三个少年英雄所代表的,是那个武林中新的生命力和正直的侠义精神,他们最后的结局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家欢”,但亦是他们个人追求的彰显。杨无间说“武林正道天天说着什么除魔卫道,结果到头来,却还是有人吃不上饭,申不了冤”,所以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坚守自己心中的“义”;沈青石恢复五感,献祭生命从笼中挣扎而出,这何尝不是“自由”的诠释;周槐从娇生惯养的大少爷,一路体味贪念嗔痴、生离死别,经历一切后淡然,最后也成长为一棵亭亭如盖的槐树,是他对“成长”的理解。《青石记》是武侠但又不空谈大义,将“痛快与证道”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角色的价值选择与生命领悟上,使小说宏大却又具有真实感。
此外,《青石记》的武侠风格深耕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故事丰富的内涵。如昭明司四使“嘲风”“螭吻”“狴犴”“睚眦”都是取自龙九子之名;文中提到的“螟螣之患”是在古籍中真实记载过的农害;主角们多次使用的“扶乩”之术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作者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元素延续传统文脉,使作品呈现出古韵与厚重感,也展现了国潮美学的独特魅力。
《青石记》始终以人物为核心,以角色的信念和追求搭建起一个细腻真实的世界。他们的故事超越了单纯的悬疑解谜,更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真谛的深刻追问。作者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多维的人性探查和深刻的主题思考,表现出对武侠精神的深刻理解,赋予作品蓬勃的生命力。
感谢何老师的点评,在我看来,写悬疑的一大难点在于,正义本身是一个大道理,如果想要直接写一个正义的故事,难免会有说教感,如何将正义这个宏大命题掰碎了融进故事里,并且让读者愿意看,有兴趣看,这是每个悬疑作者都要跨过的坎儿。
过去看过许多悬疑故事,都感觉有一些“老”了,很难吸引新生代读者,所以现在想要写一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悬疑故事,像是网红店还有证词系列都是因此而生,未来,我也想尝试在悬疑故事里融进更多新的元素,努力让它在我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录音整理:原晓雨 编辑:王康)



纸老虎部分作品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