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讯 2025年5月18日,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江苏省作协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贞强,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以及省内外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议由鲁敏主持。
专注中篇:孙频到了我们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的地步了
孙频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实力青年作家。她自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出版“痛感三部曲”(《疼》《盐》《裂》)、“山林三部曲”(《以鸟兽之名》《骑白马者》《天物墟》)、“海边三部曲”(《海边魔术师》《海鸥骑士》《落日珊瑚》)等多个系列,多部作品入选《收获》《钟山》文学榜等多个重要榜单,曾获第十五届百花奖、花地文学榜年度新锐文学奖等文学奖项。2016年,孙频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2019年入选江苏作协首批“名师带徒”计划,导师是著名作家赵本夫。
吴义勤讲话
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从山西到江苏,孙频的作品中并没有南北转换的文化撕裂,她的小说创作轨迹,恰恰形成南北文化交融的文学注脚。她的很多小说都有她个人的精神向度,有“寻找”和“救赎”的主题,江南水土不仅调和了孙频早期作品的干燥冷峻,也让她找到了连接地域性与普遍性的美学锁钥。孙频的写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辨识度,注重对当代人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很多小说的主题也具有某种多义性、隐喻性和不可阐释性。她原先的题材关注现实与梦幻边界的创伤与疗愈,以及人性在善恶间的挣扎;而近期的创作则开始有了对现实和时代更多的关注与表达,呈现出越来越多元、丰富的可能性。
毕飞宇在致辞中说,他曾经特别渴望孙频能够把她的中篇、长篇、短篇齐头并进,“但孙频就是写中篇,这也是孙频作为一个作家内心单纯和可爱的地方”,她热衷某一个文体,就把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孙频为当代汉语小说里的中篇小说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过去十多年里稳定输出。如何在短篇长篇之间,吸收两者的长处,用一定的比例关系,恰当地压缩在3万-13万字之间,这表现出了一个作家的心性。孙频一部分作品依赖经验,一部分作品呈现了她的知识,虽然从体例来讲孙频很固执地纠缠在中篇小说里面,“但是她中篇小说呈现出来的文学世界是广袤而完整的,这个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孙频到了一个我们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的地步了”。
孙频部分作品书影
近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匠心打造孙频“小城女性”系列和“北方往事”系列。李贞强在致辞中透露,孙频专攻中篇写作的特色,创造性地以“一本书”的形式突破小说集的约束,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追捧和各方好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介绍,孙频的中篇小说有非常好的完成度和艺术质量,当前孙频创作处于爆发期,出版社聚焦大的主题,接连推出的这两个系列,足以引发更具冲击力的广泛共鸣。
万物有灵:把小说当成诗来写
“这几年,小说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孙频的作品很特别,辨识度很高。”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说。
黄发有用“情绪流”形容孙频的小说,其作品如情绪状态随文字流动形成的一种连贯性结构。它是一种潜在的自传性创作,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生总是与作家的内在自我声息相通,在作家的精神世界里发酵、蒸馏;孙频的语言结构也十分值得重视,她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写,文字富有张力,简洁明了、韵味深长。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更认为“孙频是把小说当成了诗来写”,她对文本完整性的追求达到了一种诗的品质,这种品质在语言、感觉、结构上都有所表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评论》主编杨辉则用“无形之物”“造境”“气化”作为把握孙频小说特点的三根引线。在他看来,孙频热衷于观察和感应那种在生活中好像难以言喻、无法把握,但又真实不虚的那种“无形之物”,并利用“造境”构筑一个异托邦,将这些无形之物连同有形之物一同安放进去;而在这之后她还要进一步去求索生死问题,去直面人的终极有限性。
但孙频的小说又是圆融坚固,而非漫漶无边的。“每个作家身上都有一个凝结点,一个无法释怀的核”,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说,写作是要把它溶解开,化成水一样的东西。在他看来,孙频的核是“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她怎么化开这样一个内核呢?就是通过书写人物的丰富性,她不完全是写真实存在的人,她是在写不可替代的人,她用平常心看待善恶、美丑,觉得这是人之为人不可回避的东西。
这些特点赋予了孙频作品一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光泽和质地。“孙频的一个特质是她能够把现实和历史转化成一个寓言和象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说,但这种转化又不是表现主义式的做法,而是用物质世界的碎片建构成一个精神的或者心灵的世界,“因此把故事变成了小说,把小说变成了艺术。”
形形色色的人和“物质世界的碎片”散布其间,铸就了一个繁复驳杂的小说世界,吞吐着一种万物有灵的敏锐感受。“孙频更年轻的时候,她的小说很喜欢表现乖戾的事物、残缺的人、阴森的物、怪诞的气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李蔚超注意到,但是和传统作家不同,鲁迅和张爱玲他们爱鬼,这里的鬼是死一样的寂静,但是孙频的世界是生机勃勃的,这些丑的东西、怪诞的东西是要用自己的丑向世界宣示愤怒。“她觉得这些丑陋乖戾的万物有道有灵,只是不是以人为中心。”
从北到南:逃离与生成的生命旅途
读完“海边三部曲”,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昕感慨,“一个山西人,为什么写海洋写得这么好?”
“孙频的写作有一个母题,就是逃离和寻找”,张学昕说,在这个母题下面,孙频真正要探索的是“在现代性的逻辑里,这种寻找是不是有意义,或者说人有没有空间可逃离?”“海边三部曲”将这种逃离彻底推向大海这样一种没有限制的空间维度,但其终点不是回归,最终仍是远离;她寻找的也不是真相,而是一个能够安放自己的空间。
某种程度上,“逃离与寻找”亦可视为一条纵贯孙频小说内外的行动轨迹,它既是小说内部的动线,也不妨用来勾勒作家自身的写作历程。——在很多评论家看来,孙频的创作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早年,孙频喜欢在小说中制造特殊的试管,用它去观察和测验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认为,“试管”成就了孙频,形成了她独特的标识;也造成了限制,因为它毕竟禁锢在特殊的试管状态中。孙频近来的变化,在于她把这根自己小心翼翼经营出来的试管打破了,让写作通向更辽阔的地方。
“2016年的《我看过草叶葳蕤》,被认为是前后分期的重要节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总结,2017年起,孙频陆续推出《松林夜宴图》《鲛在水中央》《我们骑鲸而去》,再到2021年出版“森林三部曲”,其中,2019—2021年是特别关键的三年,孙频的眼界和生活感受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则认为,创作上的转型可能和孙频生活地域的迁徙有一定关系,孙频从山西被引进到江苏,而后到广州生活,地域的迁徙打开了她的创作眼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这一过程中,孙频将自己朝向外部、朝向时代打得更开,这不仅体现在文学地理空间的拓展。“孙频是这一代作家中少有的敢于直面和处理属于她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所命定的历史时刻的作家。”何平说,时代的激荡、历史的回响,小说中人物的自我修复和救赎,以及隐藏在小说内部写作者的自我启蒙,都在她近年的写作中有所体现。
“以前,她写别人是别人,甚至于写自己也是别人,但现在她把别人当作自己来写,融入了自己真切的生命经验”,韩松刚说,孙频告别了青年时期,可能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也都发生了变化。从早年的绝望感、撕裂感出来,多了一份悲悯和宽容。“孙频作品的孤独感有时候来自她看待事物的敏感,”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说,“我想她在写小说的时候也是在救赎自己,为自己敏感的性格找到和世界万物相融的道路。”
不过《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孙频的变化是有她生活经验,或者是场所的变化,但是本质性写作的探索依然保持着”,她所有冷峻的东西是有热烈的内在的,会给出自己的出路和解答,这是一个作家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理解。
从北到南,从山林到海边,孙频带着自己的母题处理着新的经验、新的感触。“孙频既沟通了南北同时又超越了南北,首先就是通过子一辈、父一辈去处理历史和生命史等关系,再就是通过无形之物、无人之境去真正地超越南北,追问生命的真相,尽管这个真相经常遭受虚无的场景,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去做了。”《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说。
逃离与安放并存。它们关乎空间,也关乎时间。在丛治辰看来,孙频有很强的空间构造能力,“她特别自觉地利用空间来追怀时间,并且在时间与空间纠缠中,追问更深层的主题。”《截岔往事》中以盆地为轴,从平川到山上,通过三种空间设置写出了三种不同的性格,《昨日方舟》里的远方不仅是空间的远方,也是时间的远方,是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跋涉后,心灵走向了心灵此前所不认知的远方。
“文学的最高目标是离开,孙频的作品从始至终都在逃逸和逃离的路线上展开,但是这种展开最后带来的其实不是放弃行动而是生产,是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说。

孙频发言
孙频在发言中感谢了江苏对作家的尊重、包容和诸多的扶持。“从最早的痛感三部曲到后来的山林系列、海洋系列、县城系列、小城女性系列,到最新的北方往事系列,我一直试图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母题和文学气质。”她坦言,这十几年,自己写作用的是诚实甚至比较笨拙的方式,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和知识积累来调动自己的文学想象力。“我觉得它带给我的回馈就是,让我越来越真正地理解文学和越来越能明白我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位置和我自己的存在方式。一个作家的写作可以说是热爱和拥抱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也是他渴望被这个世界能够看到和理解他的一种真正方式。”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郑焱最后说,孙频是他非常喜爱也非常期待的作家之一,过去江苏中生代作家高峰迭起,现在有了以孙频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的成长,江苏文学才得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期待在以孙频为代表的青年作家的努力之下,江苏文学能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对我们江苏的青年作家多多鼓励,多多支持。(文/俞丽云,图/于邦瑞、王康)
新闻链接:
金陵晚报:以中篇小说撬动读者需求,看江苏引进作家孙频拓展创作新疆域
文学报:走向成熟的“80后”作家,呈现多元、丰富的可能性|“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南京举行
紫金山新闻:她从北方来到南方,江苏引进作家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宁举行
交汇点新闻:写了18年的她,何以成为江苏青年作家的代表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勇敢直面并处理自身时代的作家,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召开
文艺报: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现代快报:“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召开
文汇报:“孙频小说创作研讨会”南京举行 走向成熟的“80后”作家,呈现多元、丰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