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点点应用最新版本的下载

宿迁文学频道 | 宿迁市举办“地域散文如何彰显异质性”研讨会

2025-04-27 15:56

  4月25日下午,由宿迁市作家协会、宿迁市文学读书会、宿迁市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地域散文如何彰显异质性”研讨会在宿迁市文联会议室举行。研讨会由宿迁市文学院副院长、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墨中白主持,宿迁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孟献国出席并讲话。

       立足本土:探寻地域散文的个性表达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更有古徐国的历史传奇,不仅有项羽的英雄霸气,更有虞美人的哀婉千回,不仅有两河两湖的水韵悠长,更有洋河双沟的醉意昂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丁玲认为,地域散文创作一定要立足宿迁特色,深入体会与思考,写出宿迁的地域特质和精神特质。

  杜荣侠表示,在创作中“要将酒都文化与当地地域文化相融合,写出酒都文化的独特韵味。”

  张德虎则认为,地域的才是自己的,“文学有根,扎根的土壤有绝对的区别。”

  姚大伟认为:“写宿迁,不能只写项王故里的雄伟、骆马湖的浩渺,更要写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情感和命运。散文的‘异质性’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比如我在创作《新盛街笔记》时,就聚焦于老街人与这个城市的共生关系,通过细微的日常呈现历史的厚重。” 

       突破与创新:从“地方性”走向“独特性”

  针对地域散文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问题,张淑琴提出:“异质性不等于猎奇,而是要找到地域文化与人类共通情感的连接点。”

  张德虎则认为,“跨地域的比较能提升散文深度,在写作中可通过差异凸显宿迁地域生活的独特性。”

  田千武则认为“地域散文的异质性”可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寻找到情感的突破点,要勇于打破边界感,比如在散文中使用小说的写法,在小说中融入散文的语言等。

  出差在外的宿迁市散文协会会长仲素梅也发来文字参与本次研讨会交流,她说:“地域性散文,要将这份感悟与探索深深植根于特定的地域文化之中,通过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传统与个体体验,以鲜明的异质性,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

       多元视角:作家、编辑共话散文创作

  研讨会上,作家们纷纷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马丽华认为,女性视角能为地域散文增添细腻情感,这种视角让散文更具温度。

  杜荣侠则表达语言风格的重要性:“方言的巧妙运用、地域性比喻的提炼,都能增强散文的辨识度。”

  程艳认为不仅要写自己,更要勇于突破自己,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

  孙亚波认为,要向名家学习,不仅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更要学习他们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语言,学习他们打破常规的写法。

  朱琳说,虽然自己的写作切入点都比较小,但会努力通过这一个点扩一个面,让文章立起来。

  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传媒部负责人顾园园表示,报纸副刊需要的散文虽短小,但“千字以内见功力,一个小场景、一段童年回忆,情感真挚,才能打动读者。”

  《楚苑》主编刘娟从编辑角度提出建议:“我们鼓励投稿者避免泛泛而谈,要抓住一个具体意象或人物展开深度书写。既要有地域符号,又要有时代思考。”

       助力创作:文学阵地与文学培训

  宿迁市近年来持续推动本土文学发展,先后举办“楚苑写作训练营”“宿迁文学大讲堂”“百名作家看宿迁”“酒都溯源文学读书研讨会”等一系列创作培训、作品改稿、采风研讨会等活动,为宿迁文学发展助力。

  与会作家表示,此次研讨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袁敏说:“我会尝试将非遗文化融入散文,用文学笔法活化传统。”丁玲则计划创作一系列“图书馆读者谱”,以散文形式记录宿迁人精神内心的嬗变。当散文的笔触深入土地的肌理,当个体的记忆与集体的历史交织,宿迁的故事便有了超越地域的意义。正如墨中白所言:“唯有扎根脚下的土地,才能让文字走得更远。”

  孟献国结合自己的文学经历表示,一个作家首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敢想;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文章中的细节越细越好;要有良好的表达力,要能用文字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他指出“地域散文不能停留在风物描摹的层面,而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独特的结构,个性化的语言和视角,展现宿迁独有的文化气质和调性。作家要善于从寻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寻找创作灵感。” (杨亦文)

Baidu
taptap点点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