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漫长恩情——散文《父恩》读者分享会在苏州慢书房举行

(2025-02-21 09:38) 6007403

  2月15日下午,苏州古城绵绵,知名的地标书店慢书房里春意盎然。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荣池散文《父恩》主题为“岁月里的漫长恩情”读者分享会在此举行。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王尧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房伟、青年散文家杜怀超以及该书作者周荣池参加分享,书店人许涛主持活动,线上线下数千名读者参与分享互动。

  王尧教授在分享中指出,今年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发表一百周年,汪曾祺也有散文名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爱书写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同样作为扬州人的青年作家周荣池所作的《父恩》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父亲的形象,其是一位受到现代化影响背景下的乡村父亲形象,在其文本中我们既能够看到自己的父亲,又能看到另外一位父亲,该书也我们对乡土村的生活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启发王尧教授还结合当下的散文写作现状,谈到散文要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写自己眼中的风景,写自己心里的跳动,写自己的体温,从而实现表达自和体现自我,而从这一点来看,《父恩》给出了一种可靠的探索和启示。

  房伟教授表示,《父恩》是一本有着逆向写作意义的散文作品。书中叙述父亲的暴躁,在暴躁之中有着很多的无奈,事实上是作者借此自己的生活和感知。作者通过表现绝望和无奈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从而在文本中寻找出独特的深情和温暖,这种情感较之于传统的意境可能更加深刻,也能更多地引起读者的共情和深思。作者通过反思和批判的视角来塑造父亲形象,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需要在虚构和想象之外,直面生活中的现实与不堪,因此《父恩》是逆向于传统父爱意境营造和书写手法的一个全新尝试,也为拓展乡土文学的视野和意境提供了新的可能。

  青年散文家杜怀超表示《父恩》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乡土散文写作新样本。全书不仅仅是孤立地写父亲的形象,更是着眼于父子之间,父亲与家族、村庄平原甚至与时代之间的某种对抗与挣扎。《父恩》的文体空间特别大,不仅是生与死,还着力写“活着”的现实场景其中无数的细节,诸如农民以豪饮烈酒来对抗苦难的生活等,以微观的视角建造了庞大的叙述空间,这提升了乡土书写材料的容量与质量,也建立了一个丰赡的乡土文学和文化的内容标本。

  本书作者周荣池在分享中以《父恩》为对象,谈及自己近年来乡土散文写作的感受,提出散文写作要回到传统,回到现场以及回到常识。回到现场作为当下乡土散文写作的重要常识问题,应该要正视城镇化背景下的乡土现实,要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上面对乡土的现状,而《父恩》所做出的努力与探索正是希望能够站在土地上思考人与乡土的经历、体验和未来。虽然父亲只是父辈以及无数农民中一个平凡的角色,但是贴近现实以及表达事实的书写对于散文来说可能更加可靠,期待《父恩》能够给书写者与读者更多的启发。

  分享会现场,读者还就阅读《父恩》的感受进行了提问交流,现场的分享嘉宾还就散文写作的走向和方法以及该书涉及到的家庭亲子问题进行了讨论读者们纷纷表示《父恩》是一本兼具深情与深刻的散文作品,既写出了一个人的父亲,也写出一代人的背影,写出了我们共同的父辈形象。 文/慢师傅 摄影/周莎)

Baidu
taptap点点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