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当晚,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春风里·中国好书”发布活动于太原市的山西大剧院隆重举行,揭晓2024年度“中国好书”评选结果。其中,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8种,人文社科类9种,文学艺术类9种,科普生活类3种,少儿类11种。另有20种图书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
《雨花》杂志刊出的邱华栋“尼雅锦帛”专栏作品(后结集为《空城纪》出版)、阎晶明“读典有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专栏作品(后结集为《同怀》出版)双双入榜。
在这部作品中,邱华栋以诗意的语言和绚烂的想象回到渺远的西部世界,重寻龟兹、尼雅、楼兰、敦煌等西域古城的历史传奇。全书分为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等六个部分,书写六座西域古城废墟遗址的故事。六座西域古城废墟在小说中复活,“一个个人物开始有了生命、有了表情,他们内心的声音冲撞开了那些本来覆盖于其上的风的呼啸、沙的呜咽,越来越响亮和清晰”;“废墟之上的人们重新来到这里,就像创世纪似的,远古的精神依靠自己充沛的力量矗立起来。”

在《空城纪》这部具有“装配”结构的长篇历史小说中,书写汉代丝绸故事的《尼雅四锦》,曾以《尼雅锦帛》之名,连载于《雨花》2021年第2期、第4期、第6期、第8期、第10期,广受好评。2023年,《尼雅锦帛》被评为第五届《雨花》文学奖小说奖。评委会给予的授奖辞为:“邱华栋的中篇小说《尼雅锦帛》,以蕴含中华文明密码的‘锦帛’为线索,用六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也即复调的方式,讲述神秘的西域故事,复原一段被风沙和时间掩埋的历史。天马行空的奇妙想象,浑然天成的叙事节奏,富有创造性的文体实验,展现出作家杰出的小说才能和卓越的文体意识;作家对于出生地历史的勘探和再现,对于民族融合的生动讲述,彰显出一位中国作家的故土情怀、世界眼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此一部小说,邱华栋的文学世界更加斑斓多姿。”

作者简介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988年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有非虚构作品《北京传》,长篇小说《空城纪》《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单筒望远镜》等13部。中短篇小说、系列短篇小说《社区人》《时装人》200多篇。共出版有小说、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各类单行本80多种,1000多万字。2018年出版《邱华栋文集》38卷。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发表和出版单行本。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为阎晶明“鲁迅研究”系列又一部力作。作者以严谨考据与散文笔法交融的独特风格,从“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独特视角切入,聚焦于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陈赓、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人和鲁迅的多方面交往或交集,体现出“神交”的呼应与境界,升华为“同怀”的相知与相通。从一个重要侧面突显鲁迅的精神品格,鲁迅在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对鲁迅的信赖、对鲁迅形象的维护、对鲁迅作品的熟稔。此书既是鲁迅研究和党史研究的重要补充,也有助于读者管窥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风云跌宕和人性光辉。

2022年,著名文学批评家、鲁迅研究专家阎晶明接受《雨花》杂志邀约,在《雨花》开设“读典有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专栏。2023年12月,该专栏荣获第五届《雨花》文学奖。评委会授予阎晶明先生的授奖辞为:“作为成就斐然的文学批评家和鲁迅研究专家,阎晶明写作这一专栏时开创性地借助当代小说的批评方法,结合现代文学研究范式,考据翔实,言必有据,却又像福尔摩斯一样,根据史料间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把鲁迅与众多共产党人之间的交往讲述得风生水起,悬念丛生。这一系列文章既具有学术论文的谨严,又不失散文随笔之韵致。”

作者简介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批评的策略》《独白与对话》《我愿小说气势如虹》《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须仰视才见:从五四到鲁迅》《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这样的鲁迅》《读与思》等十余部。编选出版《鲁迅箴言新编》《鲁迅演讲集》等。

